科学技术文化城 - 中华之光
 
中科城总体规划图及文(张一平)

 

古代科技文化景区 文字说明(八)

   中国古代的纺织业,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中期。那时,原始人群由于采集和狩猎等生存活动的需要,已经制做简单的绳索和网具。尔后又掌握缝纫技术,能搓拈符合穿针引线的细线,并编织各种织物。进入新石器时代不久,就出现了最早的纺织工具 — 纺轮和原始纺织机——腰机。纺轮,即是在一个圆盘状物体的中间,插一根植物杆,利用圆盘转动时产生的力偶,使纤维捻合与续接。腰机结构简单,织者席地而坐,脚蹬经轴,腰系布轴,将经线拉直,利用分经棍将经线挑出梭口。穿纬后,再和纬刀将线打齐。如此交替操作,循环织造。当时人们对一部分天然纤维有了一定了解,并以此为原料织出了真正的纺织品。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陶器底部麻织品印痕,就是有力物证。
   大约在新石器晚期,中国已经知道利用蚕丝,1926年在山西夏县的仰韶文化遗址中曾出土过人工割裂的蚕茧。1958年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也曾出土过家蚕丝织成的绢片、丝带等。进入阶级社会后,蚕丝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商代(前16 — 前11世纪)甲骨文中有“蚕”、“丝”、“帛”等字。河南安阳大司空村、山东益苏埠屯商墓中都出土过玉蚕。西周时期(前11世纪——前771年)人工养蚕在黄河流域已很普遍。《诗经》中有关于桑蚕,丝织的诗句,并记述了较大规模的桑园。在发现的一些铜器上,有刻着妇女采桑的图案。具有传统性能的简单机械缫车、纺车、织机等此时也相继出现。最迟在春秋时期,已使用脚踏织机。人力是机械的动力来源,并参加一部分加工动作,如牵伸,打纬等。伴随生产率的增长,生产者日趋职业化,纺、织、染全套工艺逐步形成,产品艺术性日益提高并成为社会性商品。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上有绫纹、回纹织物残痕,可见当时已有了提花技术,这是中国古代在纺织技术上的重要贡献。这一时期,丝织品种大量增加,据《诗经》记载,商周时代已有罗、绫 、纱、绮、锦等品种。与此同时,麻、毛制品也相应发展,人们还利用天然植物染成单色或套色。陕西泾阳出土的麻布质地稠密,河南洛阳周墓出土的布质画幔残痕上有红、白、黑、黄等色绘成的几何图案,反映了当时的染、织技术水平。
   秦汉以后,中国丝织技术获得充分发展。汉代(前206 — 公元220年)已广泛使用脚踏提综的斜织机,继之又出现了多综多蹑提花机。汉代不仅能够织成薄如蝉翼的罗、纱和精美的绮、绫,而且可以织出各种复杂图案的锦。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素纱,一平方米仅重15克,反映了缫丝技术的先进水平。同墓中还发现有起毛锦织物,它是以双经轴提花机织成,利用较粗的经线在应该提花显纹的地方织成绒圈,使花纹处高出织物,从而有明显的立体感。东汉提花机有120蹑,由织工与提花工两人操作,提花工身处三尺余高的花楼上,按设计图案挽花提综,织工在下操作纬线,两人密切配合,故能织出多种图样花纹。
   唐宋(618 — 1279年)时期,中国纺织机械及纺织工艺日趋完善。经过不断改进,提花机更加完备,并趋向定型。南宋楼 王寿所绘《耕织图》中有一大提花机,设双经轴和十综,织工二人,上下配合操作。唐宋两代丝织品,产量既高,花色品种又丰富多彩。在图案设计上有的吸收了中亚风格,出现了对禽对兽纹样,如新疆吐鲁番出土的联珠禽兽纹锦、联珠载胜鸾鸟纹锦等;有按一年十二个月织造相应的纹饰,被称作“一年景”;还有以金钱为纬,织出“金线灯笼锦”。唐宋两代丝织技术采用新工艺,生产出若干新品种,其中之一是缂丝,即在经线上绘出所需的纹样,然后用各种色彩丝小梭按图分块织出花纹,这种方法叫“通经断纬”法,一块织物上可出现百种以上颜色,构成美丽的图案。缂丝技术常用于仿制绘画和书法,南宋朱克柔的《莲塘乳鸭图》、沈子蕃的《梅鹊图》堪称当时的缂丝杰作。
   元代木工薛景石编著《梓人遗制》一书,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立织机、提花机、罗织机结构以及制作方法的专著。书中有各种织机的尺寸与图式,图文并茂,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同时期的黄道婆,在学习了海南岛黎簇棉纺织技术后,革新轧花、弹棉、纺纱等工具,推动了长江下游棉纺织业的发展。此后不久,王祯又在其所著《农书》中发较大篇幅介绍了丝、棉、麻纺织工具。
   明清时期的纺织技术更趋发展。苏州、杭州、成都、广州、福建等地盛产各种丝绸,畅销国内外。官府也设有规模很大的“机房”,产品主要供皇室使有,民间丝织行业也兴盛起来。明代提花技术又有所提高,将织机上的五层经线改为四层,织成品细薄实用,节省原料、降低成本。因而产量激增,品种繁多,被称为“巧变百出,花色日新。”仅以妆花为例,就有十七个品种,其结花技术是后来提花机纹样装置的先驱。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系统总结了各种纺织机械。北京明定陵出土的双面绒,每平方百厘米经线64根,纬线36根,缜密精美,可见明代丝织业确已达到很高水平。清代早期丝织业在苏州、杭州。苏州机织人家不下万家。杭州机声满城,家家相闻。稍后江宁、广州、佛山相继发展起来。江宁城仅织缎机就有三万余架,该机相当精巧,由130余部件组成,所列经线多至1700余根。
   总之,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并进行丝织的国家。其中许多关键性发明,如缫车、脚踏提综的斜织机和提花机,都是中国完成或奠定基础的。从汉至唐,中国丝织品经陆路输向国外,开创了丝绸之路。唐以后,随着造船与航海技术的发展,又形成了以广州、泉州、明州为主要出发港的海上丝绸之路。

[返回目录]

 
   
版权所有 科学技术文化城    京ICP备09037395号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甘露园南里三区甘露晴苑8号楼2107—2108室
联系电话:+861085771083 +861085771087 +861065562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