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文化城 - 中华之光
 
中科城总体规划图及文(张一平)

 

古代科技文化景区 文字说明(七)

   陶瓷是人类通过化学变化改变物体的自然性质使之成为新物体(人造物体)的一种创造活动。早在距今约一万年前,中国的先民们已开始制作并使用了陶器。江西万年仙人洞,河北徐水南庄头等地出土了这一时期的陶器。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人们一般采用手工制陶方法,分为捏塑法、泥片贴塑法、泥条盘筑法和模具成形法。仰韶文化流行红陶和彩陶。鱼鸟纹细颈壶、鹿纹彩陶盆等,代表了新石器中期的制陶工艺。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发明了轮制法,使用陶轮制做陶器。陶轮是一个装有直立转轴的圆盘工作台,把坯料放在陶轮的中央,当陶轮转动时,用手捏或工具使陶土成形,并使坯面光洁。用陶轮制成的陶器胎壁均匀,外型美观,还可大大提高生产率。轮制陶器往往在器壁表里留有平行密集的轮纹,器底部分也保留有线割的偏心纹。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用陶轮制出的单色、无采的新型陶器,以黑色为主,胎薄如蛋壳,故称为“蛋壳陶”。此类陶器代表了这时期陶器制作的最高水平。河南陕县庙底沟发现的龙山文化早期陶窑,窑壁上部收缩,便于封窑,底部有二十五个孔箅。从其结构看,当时已经能够成功地控制炉温并使炉内温度均匀分布。
   商代时期,制陶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出现了印纹陶和原始瓷器。印纹硬陶在烧制时需要比一般陶器较高的温度,其胎质多呈灰色。原始瓷器是用高岭土制成,烧成温度在1200度以上,质地坚硬,吸水性弱,器外涂青绿色釉,已具备了瓷器的基本特征。但其胎质、釉层和温度三方面较后来的瓷器有所不如,表现出它的原始性和过渡性。
   原始瓷经过商至西汉一千多年的发展,质量和产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这一时期的青釉瓷器仍属原始青瓷,其特点是胎质坚硬,釉层较厚,釉色较深,一般呈青绿或黄褐色。到东汉时期,青瓷烧制技术趋于成熟。当时青瓷著名产地在今浙江东部,已使用“龙窑”,其产品瓷胎较细,釉色光亮,而且胎釉结合较好,质地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从三国至南北朝的三百余年间,中国青瓷的烧制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制瓷区域由南方扩大到北方,逐渐形成了南北两大系统。产量、种类都急剧增加,装饰性花纹丰富繁多。除青色釉外,这一时期还烧有黄釉、酱色釉、黑釉、褐釉等瓷器。特别是最迟在六世纪前期,北方烧制出白瓷是制瓷技术的一个新的突破。烧制白瓷必须将胎土及釉料中所含铁的成分提炼铁出去使其含量不得超过百分之一,而且在烧制过程中还要有效地把握与使用氧化焰。白瓷的出现为后世的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等彩瓷的出现准备了条件。这一时期,在炉窑中还使用了匣钵,使坯件避开了明火。这一创举为以后历代烧制瓷器所沿袭。
   隋、唐朝、五代时期,中国瓷器的生产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生产规模扩大,一些新的技术和风格开始萌芽。南方越窑的青瓷和北方邢窑的白瓷代表了这一时期瓷器烧制技术的最高成就。越窑青瓷胎质细薄,色泽晶莹,被人比喻为“类玉”、“类冰”、“千峰翠色”。青瓷中尤以秘色瓷为精品,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有的瓷器上加银口或金银装饰,十分华丽。邢窑白瓷如雪似银,纯净高贵。而色彩斑粒、绚丽多姿的三彩釉陶,以其丰富的内含显示出盛唐文化的风貌。除青、白瓷之外,唐代各窑还对黄绿、黑绿、花色釉以及搅胎釉瓷器做了新的尝试。在唐代晚期,长沙窑创造出釉下彩焙烧新工艺,出现了独具风格的釉下彩瓷器,这些都为宋代名窑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元时期是中国瓷器制造的辉煌期,特别体现有人们把造型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生产出精美绝伦的陶瓷器。除官窑外,各地兴办了若干民窑。宋代工匠熟练地掌握了配釉技术和窑炉内的火变化,成功地烧制出各种色彩的瓷器,此外还开发了“窑变”、“开片”等具有特点工艺水平的新产品。宋代诸窑产品各具特色:钧窑产品红若胭脂,青如葱翠,且有“窑变”瓷器,其色彩宛如玫瑰、玛瑙;汝窑以青釉为主,湿润晶莹;哥窑的瓷器滋润、细腻、并辅以“开片”效果;官窑瓷器胎薄弱色润,其粉青、月白与绿釉最为出色。定窑以白瓷著称,配以刻花、划花、印花纹饰,别具一格。以上为当时五大名窑。此处还有龙泉,景德镇、耀州、建阳、德化、磁州、潮州等窑,或以洁白见长、或以青绿取胜,釉色、花纹、器型、千姿百态,各具特色。
   宋代的瓷窑结构和制瓷工具都有所改进。窑炉设计的进步以钧窑、耀州窑和龙泉窑最具代表性。在窑具上,普遍采用匣钵,内装瓷器,使瓷器在烧制过程式中受热均匀。北宋中期定窑首创了覆烧匣钵,是利用垫圈组合方法发展的一种新匣钵,可一次装烧多件碗、盘类瓷器,充分利用炉内空间,增加产量,降低成本。宋代瓷窑还普遍采用“探火”检查烧制过程中窑炉的温度,以保证产品的成品率。
   元代,釉下彩工艺得到充分的发展。运用釉下彩制成的青花、釉里红瓷器,色调清新明快、鲜亮绚丽,在瓷器制造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明、清两代制瓷技术进一步发展,景德镇已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拥有众多的民窑和官办御窑,并形成整套的制瓷工艺流程。制坯时以转轮九代替了竹九,提高了制坯率。又以吹釉法代替蘸釉质量。单色釉出现了祭红、宝石红、孔雀蓝、翠绿、娇黄、甜白等新品种;青花和釉里红烧制技术完全成熟。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复色釉则相继烧成斗彩、五彩,后期又制成粉彩珐琅釉。瓷器风格向着繁缛的方向发展。官窑注重对瓷土的精选和过滤,还对瓷土的配方加以改进,在高岭土中加入其他原料,使烧成后的瓷器更加具有光洁度和透明感。
   中国是瓷器的发明地和主要产地,素有“瓷器之国”的美称。自汉唐以来中国的瓷器源源不断地销往国外,其制作技术也随之传向世界各地,对世界人民生活发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的瓷器不仅是实用的日用器皿,而且是价值很高的艺术品。

[返回目录]

 
   
版权所有 科学技术文化城    京ICP备09037395号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甘露园南里三区甘露晴苑8号楼2107—2108室
联系电话:+861085771083 +861085771087 +861065562391